一、注意事项
1、签署赔偿协议要慎重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不了解案件审理程序,嫌打官司麻烦,时间长,为了息事宁人,便与肇事方了签订赔偿协议,以致得到的赔偿数额较低,损害了自身权益。
2、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治疗
发生交通事故后,特别是受害人,在被送到医院后,因肇事者不愿支付医疗费,受害人家属可能会延误治疗,等待肇事者支付医疗费再治疗,此时可能导致受害人伤情加重。
3、事故发生时应及时掌握对方信息
交通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掌握对方信息(包括驾驶证、行驶证、交强险)等信息,对于外地车辆,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以保障权利能力得到主张,判决能够得到履行。
4、理赔中不要将任何原件交给对方
对于事故发生后,与对方协商时,尤其是对方要向保险公司理赔时,切勿将有关医疗凭证及诊断凭证以及交警部门的认定书的原件交给对方。如果将所有的证据都让肇事方拿给保险公司,在保险公司拒绝赔偿或赔偿数额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时,受害人想寻求司法救济时会因手中因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全时(保险公司拒绝将有关证据退还),很难起诉。
5、勿自行委托伤残鉴定
对于有骨折或其他重大伤害的当事人,切勿自行委托伤残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6、出院前委托律师会更有利于当事人
当事人如果决定起诉,可以在出院前就委托律师,在律师的指导下办理各种出院手续,以避免因不了解一些问题而使证据缺失,导致多获的赔偿减少。当事人在出院后,等待伤残鉴定的过程中,可在委托律师的指导下收集相关材料并作充分准备,在鉴定结果出来后即可立即起诉,节省了当事人的时间。
二、起诉技巧
1、起诉法院地的选择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交通事故案件不仅仅是交通事故发生地法院可以管辖,被告住所地法院也有权管辖。可以从方便诉讼节约诉讼成本的角度选择离自己近的法院管辖,并兼顾各地法院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统计金额,来选择管辖法院,尽量选择发达地区的法院管辖。
2、诉讼时机的选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计算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是依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
可见,同样一个案件在保证时效内的不同年份起诉,所得到的结果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所适用的统计数据不同,年份往后推一点所获得的赔偿就越高。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是否有新的法律或司法解释出台。
3、被告的选择技巧
追究侵害主体可以多告,宁可告错,也不可漏告,这样会增加执行主体和承担责任的保险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