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维权难咋办?什么样的律师让消费者如此有底气?点开就知道了↓↓↓

2025-03-24

1 用户被骗,老板们卷钱跑路

春节刚过,料峭春寒裹挟着未褪尽的年味。位于花山区的A农庄门前,几位裹着厚棉衣的老人满面愁容——这家以销售“高端果蔬肉类”为主的店铺,在告知客户“春节休业”后,紧闭的店铺大门再未打开。

对于预付卡在这还没消费完的顾客而言,这场“歇业”来得猝不及防。有的客户多次拨打了店铺老板的电话,想让对方退钱,结果得来的是一次次的敷衍和态度恶劣的回复“有钱就给,现在没钱”。

在这里充值了预付卡的客户不在少数,但店铺老板这样的态度,让他们寒了心。直接找店铺老板不成,他们把希望寄托给了政府部门。当投诉电话响个不停,维权的身影挤满信访接待室,这场预付消费带来的问题,已经影响到民生的稳定,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

为了缓和消费者的情绪、解决这场风波,花山区相关部门召集了部分消费者和A农庄的实际经营者王某组织了一场协调会。会上双方对于退款金额、时间都没有达成一致,消费者对王某的信任再一次崩塌。

无奈之下,马鞍山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称“消保委”)联系到了一些维权代表,组织了一场协调会,建议他们考虑是否通过诉讼维权。

维权代表们觉得既然和王某好好商量不成,那就只能走诉讼程序了。他们同意了这个做法,消保委也依法支持了他们诉讼,便指派了作为消保委公益律师团律师中的一员——安徽大森(马鞍山)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徐夕峰律师帮助大家维权。

2 接下案件,奔走各部门取证

徐律师接下案件后,先后前往公安部门、信访部门、街道办事处、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调查取证。

有了证据还不够,想要提起诉讼并不是一件易事,徐律师在花山区法院立案的时候遇到了难题:A农庄经营主体早已注销,实际经营者和名义上的经营者都不在花山区。

徐律师并没有被难题牵绊太久,而是立即协调各个部门,费尽心思调取到了对方的居住信息,最终成功在法院立了案。

立案之后,徐律师通过法院和负责诉前调解的工作人员积极联系到被告,希望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案件的进程。

最终在法院的组织之下,调解顺利进行,并在裁定书上约定了履约期限。

3 深夜守候,执行款全部到位

2025年1月中旬,裁定书上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但两位经营者却未能按约履行付款义务,徐夕峰律师多次通过微信、电话尝试与经营者王某沟通,但对方始终没有任何回应。

面对如此“老赖”,被坑骗的消费者共同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但被告的账户上仅存1000余元。在消保委和法院的沟通协调下,加大了对被告的执行力度。

最终在3月6日晚上,花山区法院拘传了其中一位被执行人,在面临着不给钱就要进拘留所的压力之下,才松口愿意履行义务。

为了让钱款更快地打到消费者的账户上,徐律师晚上9点接到执行局的电话就匆匆赶去了现场,他一直在执行局坚守到了晚上11点半,直至大部分退费基本上全部到账。

当事人损失款项执行到位这场历经艰难的维权,最终以所有消费者成功拿到充值款画上句号。

针对预付式消费领域长期存在的经营者“跑路”逃避责任、调解手段震慑不足、个体维权成本高等痼疾,仍然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当消费者深陷“投诉无门、追偿无路”的困境时,马鞍山市消保委通过指派公益律师团律师代理的形式支持消费者诉讼,降低了诉讼门槛,帮助人们降低了维权成本;徐夕峰律师通过跨部门联动调取关键证据,突破经营主体注销后的立案难题以及深夜在执行局的守候,为消费者带来了安心与放心。

徐夕峰律师处理执行款问题这起案件,不仅受到了马鞍山市电视台的采访还被入选为当地十大案例之一。这代表着,在如今社会,维权不再只是一句喊起来响亮的口号,而是公民法治意识觉醒的具象化,将纸面正义转化为可触达的现实温度。

在帮助普通人维权这条路上,我们仍在坚定不移地前行,也正是有徐夕峰律师这样的好律师存在,百姓才会敢告,才会相信正义。因为他们知道在这片土地上,一定会有人为自己的权益不舍昼夜地四处奔波!

Copyright ©2022 安徽大森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10993号-1
1826978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