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赖”诡计多端,试图蒙混过关
在建筑行业这片复杂的江湖里,有时正义与公平的斗争比工程本身更加惊心动魄。 故事始于几年前,老张(化名)接手了老许(化名)转包的一项部队营房工程。这项工程由一家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发包,而河南某工程公司作为总包方,本应扮演着监督与协调的重要角色却是这场纠纷的始作俑者。 然而,当老张勤勉尽责地完成了所有施工任务,期待着收获应得的工程款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难题——工程2014年年底完工,但剩余的几十万工程款却拖欠了6年都未能到账。 更为棘手的是,在诉讼过程中,老许与河南某工程公司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们聘请了同一位律师,将所有责任都归到已无力偿还的河南某工程公司,以此逃避老许自身的付款责任。而这河南某工程公司早已是“老赖”一枚,失信记录累累,要钱更是难上加难。 与此同时,他们利用老张未签订书面施工合同的漏洞,编造谎言,声称工程是直接由河南某工程公司转包给老张的,老许仅仅是个中间人。这一招,无疑是想让老张陷入绝望的境地。陷入困境的老张决定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便委托了我所的董琼律师帮他讨回公道。
二、律师心思缜密,收集多方证据
面对这看似无解的困局,董琼律师成为了老张的坚强后盾。她深入研究了案情,敏锐地察觉到了两被告之间可能存在的恶意串通。 为了揭开真相,董律师积极与法官沟通,申请调查令调取工程款转账流水,这一关键证据直接揭露了老许并非单纯中间人的事实,而是深深卷入了工程款的支付链条中。 然而,在举证过程中,河南某工程公司试图以虚假证据蒙混过关,声称在工程款借支单上签字的管理人员是其公司员工。 董律师没有退缩,她据理力争,成功说服法官将举证责任倒置。要求河南某工程公司自证清白,在限定的时间内,河南某工程公司未能完成举证,因为那些所谓的管理人员,实则是老许雇佣的......董律师还通过发函征询真正的河南某工程公司,要求确认其代理人在庭上自认债务的行为是否为公司本意。 这一系列的组合拳,让被告的谎言在法庭上无所遁形。
三、公道自在人心,正义不会缺席
经过不懈的努力,法院最终采纳了董律师的意见,判决老许个人承担支付工程款的责任。老张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血汗钱,心中的大石也得以落地。 这一胜利,不仅是对老张个人权益的捍卫,更是对整个建筑行业诚信体系的一次有力维护。在这场官司中,董律师以她的专业和智慧,为老张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他追讨工程款的艰难道路。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法治社会中,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正义、勇于斗争,就一定能够迎来胜利的曙光。 这不仅是一个个案的胜利,更是法治精神的一次胜利,它告诉我们:在法律的天平上,没有谁能够逃脱责任的追究,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